中国在线 > 滚动新闻

人物专访:杨柳——出版业的“匠人”

来源: 中国日报网
2015-07-23 13:32 
分享
分享到
分享到微信

【作者:蒋晓涵】

杨柳说,出版人是文化和社会的坚守者和推动者,提升出版物的品质才是历来出版人的本心。

不随波逐流,只做领航人

记者:作为编辑和出版人,您所坚持的出版理念会不会遇到与市场相矛盾的时候?

杨柳:我的出版理念从我进入文通天下开始就一直坚持着,那就是要策划出版真正有社会价值的图书,提升大众的阅读品味,而不是盲目出版市面上已经泛滥的品类。

作为出版人,我始终认为坚守住自己内心的文化理念很重要。读者需要的是能够带来文化和思想共鸣的高品质作品,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,而这样的作品自然也不会缺少市场。就像我们最开始策划出版“心灵鸡汤”系列图书的时候,国内市场中这类图书的成绩并不理想。但是,在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,年轻人内心的迷茫和沮丧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。针对这个问题,我们开始系统地出版此类图书,在图书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所以,无论市场流行什么,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出版理念打造高质量图书。

记者:关于“心灵鸡汤”系列,您一共策划出版了上百本书,其中《淡定的人生不寂寞》《生活要有仪式感》《人生没有什么不能放下》等书都成了百万销量的超级畅销书,在整个图书市场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。正因为有您策划的这些畅销书,才让中国广大读者了解到这个图书门类,可以说您是国内图书市场上推广宣传心灵鸡汤类图书的先驱。

杨柳:“心灵鸡汤”这个系列确实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。因为这个系列在国内图书市场来说算是领先的,所以收到许多读者的喜爱。《淡定的人生不寂寞》这个系列是这个系列最早的,也是最为成功的,这个系列一共三本,每一本都百万销量,跻身超级畅销书的行列,也是我们打造文通天下图书品牌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
记者:也正是因为这个系列的成功,才有了后来的“心灵鸡汤”这个品类,对国内图书市场也是极大的丰富。您之后为什么又着力于策划出版文学类图书呢?

杨柳:在我们成功推广了心理励志类图书之后,又很多领先的出版商开始相继出版同品类的图书,像北京联合出版社、团结出版社、北岳文艺出版社、中国机械出版社,还有一些知名的出版公司比如吉林出版公司和中译出版公司,市场上的心理励志类图书也逐渐达到饱和。对我们来说,继续挤在这个赛道能够产生的价值不是很大,所以我开始着力于发掘汪曾祺、季羡林等名家作品,因为这些作品能够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,这也是我们出版人的责任。

记者:那些书的销量怎么样?

杨柳:销量很好,大部分都成为了畅销书。这让我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和满足市场需求是可以兼顾的。

之前,很多人认为严肃的文学作品市场比较小,可是事实证明,中国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。几乎每一本我们策划出版的名家作品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。

记者:除了让汪曾祺、季羡林这样的文学大家重回大众视野,您也发掘了不少新人作者,不少作者像曾锴、李思圆都成为了明星作家。您是如何判断一个作品的出版价值的呢?

杨柳:我秉承的原则就是出版符合大众阅读需求和审美的书。一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者实现个人的提升,这样的书才值得出版。曾锴的《愿你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》和李思圆的《生活需要仪式感》这两本书的成功在于它们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,道出了读者真是面临的困惑和挑战。

记者: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纸质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,您认为纸质书将来会被取代吗?

杨柳:纸质书的市场必然会受到影响,这也对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如何在发扬纸质书特有质感的同时,做好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完美结合。但是我对纸质书的态度依然是乐观的。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,纸质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持续存在的理由。



【责任编辑:王均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
中文 | English